直銷業大限來臨 或爭搶“護身符”或謀劃變局
發布: 2005-12-02 00:00:00 作者: root 來源:

做了四年雅芳的朱瑛每天在清涼路專賣店里接待顧客,隔周向無錫公司發個傳真添貨,剛剛實施
的《直銷管理條例》并沒有讓她感受到明顯變化。而在常州直銷業界,一場風起云涌早已開始。
“生死符”發放在即
12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直銷管理條例》規定,有意獲取直銷牌照的企業在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后,主管部門將在90日內作出決定。予以批準的,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頒發直銷經營許可證。常州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長何平告訴記者: “預計首批直銷牌照將在明年2月中旬發出,在此之前,常州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直銷企業。”
那么,目前到底有多少家企業在常州進行直銷經營活動?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確切答案。工商部門認為,主要有安利、雅芳、完美等四五家直銷轉型企業,以及天獅、如新等“后起之秀”,總數在七八家左右。而業內人士估計,在常州進行經營活動的正規、非正規直銷企業,大大小小約有100余家。所占市場份額呈3∶3∶4格局,即直銷轉型企業占3成,較大規模的外資、內資直銷企業占3成,其余則是一些小型直銷組織和打著“直銷”旗號的非法傳銷組織。
在《直銷管理條例》出臺之前,直銷業一直深陷法規不明、管理混亂的尷尬局面,“直銷”、“傳銷”一字之差,但在老百姓,甚至在管理部門眼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政府、百姓對傳銷的恐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直銷企業的經營發展。”一位安利經銷商承認,“直銷牌照對企業來說有著重大意義,不僅是發展業務,占領更大市場份額的‘護身符’,而且有利于企業的形象提升和品牌建設。”
各路巨頭謀劃變局
早在11月初,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常州地區的經銷商馬偉民就接到來自總部的通知,要求暫停接受新增優惠顧客的申請,同時要求業務員加強個人的零售工作及售后服務。“這說明公司已在第一時間作出了響應。”
《直銷管理條例》除要求企業不低于8000萬元的注冊資本和不低于2000萬元的保證金外,更在信息披露、計酬方式、人員發展等方面做出嚴格要求。比照《條例》,目前各直銷企業或多或少都存在需要重新規劃和調整的地方。這些變動最早應在明年2月前完成,以便如期獲得首批直銷牌照。
雖然名氣不及雅芳、安利響亮,但完美緊隨安利的模式,使其獲得了較大成功,而在店鋪建設上又僅次于雅芳。在常州“落地”的短短六年,已發展了24家專賣店。江蘇地區經銷商賈德波在接受采訪時認為,正是完美公司之前所作的“兩手準備”,使之在應對條例上有了更大的主動性和自由度。
作為直銷試點的雅芳則顯得十分平靜。專賣店店主朱瑛告訴記者,銷售和人員方面的調整在試點期間就已經完成了,直銷并沒對專賣店形成沖擊。在上周無錫公司進行的培訓活動上,她被告知,獲得直銷牌照后,公司將為經銷商提供更多的事業發展機會和盈利增長點,也將為直銷員提供更為豐富的培訓和強大的銷售支持。
在推行多層次銷售模式的安利公司,記者獲知,在過去幾個月中,公司已在產品標價、獎金制度和營銷人員作業形態等方面進行了相應調整,放緩了開設新店的速度,根據獎金比例30%的上限,相對調低直銷員的報酬,改變以往直銷員有20%的顧客服務報酬+月終銷售傭金的模式。
至于特百惠、仙妮雷德等企業,則干脆放棄了直銷經營,采取特許經營模式來規避《直銷管理條例》的嚴格監管。
如何監管成為新課題
《直銷管理條例》和11月1日出臺的《禁止傳銷條例》將打擊和監管的重任都落實到工商部門。何平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今后工商部門的職能將從原來的專司打擊,變為監管和打擊并舉、繁榮與限制共重。”
何平指出,兩個條例的出臺雖然為工商執法提供了更為充足的依據,但“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可以預見,盡管法律對直銷企業的行為作出規范,但違規現象會以更巧妙的隱蔽方式存在。如何進行徹底清查,不僅考驗工商部門的執法手段,更挑戰其執法智慧。目前,工商執法人員首要任務是全面解讀、掌握法律,加強與在常直銷企業的聯系,隨時掌握其整改動態。在直銷牌照公布后,落實對直銷企業及直銷員的日常監管工作,同時堅決打擊非法傳銷行為,嚴懲組織者和骨干分子,震懾不法人員,堅決把傳銷活動遏制在萌芽狀態,為合法經營提供良好環境。
據悉,各相關部門除認真學習條例外,目前已組織多次普法宣傳活動,采取多種方式教育群眾,提高群眾識別、防范、抵制傳銷的“免疫力”。一個由政府牽頭、部門齊動、社會參與、綜合治理的格局正在形成。
的《直銷管理條例》并沒有讓她感受到明顯變化。而在常州直銷業界,一場風起云涌早已開始。
“生死符”發放在即
12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的《直銷管理條例》規定,有意獲取直銷牌照的企業在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后,主管部門將在90日內作出決定。予以批準的,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頒發直銷經營許可證。常州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長何平告訴記者: “預計首批直銷牌照將在明年2月中旬發出,在此之前,常州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直銷企業。”
那么,目前到底有多少家企業在常州進行直銷經營活動?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確切答案。工商部門認為,主要有安利、雅芳、完美等四五家直銷轉型企業,以及天獅、如新等“后起之秀”,總數在七八家左右。而業內人士估計,在常州進行經營活動的正規、非正規直銷企業,大大小小約有100余家。所占市場份額呈3∶3∶4格局,即直銷轉型企業占3成,較大規模的外資、內資直銷企業占3成,其余則是一些小型直銷組織和打著“直銷”旗號的非法傳銷組織。
在《直銷管理條例》出臺之前,直銷業一直深陷法規不明、管理混亂的尷尬局面,“直銷”、“傳銷”一字之差,但在老百姓,甚至在管理部門眼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政府、百姓對傳銷的恐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直銷企業的經營發展。”一位安利經銷商承認,“直銷牌照對企業來說有著重大意義,不僅是發展業務,占領更大市場份額的‘護身符’,而且有利于企業的形象提升和品牌建設。”
各路巨頭謀劃變局
早在11月初,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常州地區的經銷商馬偉民就接到來自總部的通知,要求暫停接受新增優惠顧客的申請,同時要求業務員加強個人的零售工作及售后服務。“這說明公司已在第一時間作出了響應。”
《直銷管理條例》除要求企業不低于8000萬元的注冊資本和不低于2000萬元的保證金外,更在信息披露、計酬方式、人員發展等方面做出嚴格要求。比照《條例》,目前各直銷企業或多或少都存在需要重新規劃和調整的地方。這些變動最早應在明年2月前完成,以便如期獲得首批直銷牌照。
雖然名氣不及雅芳、安利響亮,但完美緊隨安利的模式,使其獲得了較大成功,而在店鋪建設上又僅次于雅芳。在常州“落地”的短短六年,已發展了24家專賣店。江蘇地區經銷商賈德波在接受采訪時認為,正是完美公司之前所作的“兩手準備”,使之在應對條例上有了更大的主動性和自由度。
作為直銷試點的雅芳則顯得十分平靜。專賣店店主朱瑛告訴記者,銷售和人員方面的調整在試點期間就已經完成了,直銷并沒對專賣店形成沖擊。在上周無錫公司進行的培訓活動上,她被告知,獲得直銷牌照后,公司將為經銷商提供更多的事業發展機會和盈利增長點,也將為直銷員提供更為豐富的培訓和強大的銷售支持。
在推行多層次銷售模式的安利公司,記者獲知,在過去幾個月中,公司已在產品標價、獎金制度和營銷人員作業形態等方面進行了相應調整,放緩了開設新店的速度,根據獎金比例30%的上限,相對調低直銷員的報酬,改變以往直銷員有20%的顧客服務報酬+月終銷售傭金的模式。
至于特百惠、仙妮雷德等企業,則干脆放棄了直銷經營,采取特許經營模式來規避《直銷管理條例》的嚴格監管。
如何監管成為新課題
《直銷管理條例》和11月1日出臺的《禁止傳銷條例》將打擊和監管的重任都落實到工商部門。何平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今后工商部門的職能將從原來的專司打擊,變為監管和打擊并舉、繁榮與限制共重。”
何平指出,兩個條例的出臺雖然為工商執法提供了更為充足的依據,但“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可以預見,盡管法律對直銷企業的行為作出規范,但違規現象會以更巧妙的隱蔽方式存在。如何進行徹底清查,不僅考驗工商部門的執法手段,更挑戰其執法智慧。目前,工商執法人員首要任務是全面解讀、掌握法律,加強與在常直銷企業的聯系,隨時掌握其整改動態。在直銷牌照公布后,落實對直銷企業及直銷員的日常監管工作,同時堅決打擊非法傳銷行為,嚴懲組織者和骨干分子,震懾不法人員,堅決把傳銷活動遏制在萌芽狀態,為合法經營提供良好環境。
據悉,各相關部門除認真學習條例外,目前已組織多次普法宣傳活動,采取多種方式教育群眾,提高群眾識別、防范、抵制傳銷的“免疫力”。一個由政府牽頭、部門齊動、社會參與、綜合治理的格局正在形成。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