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新“劫”:商務部網站大變臉
發布: 2008-01-26 13:34:36 作者: 沈如 來源: 《直銷》雜志

即使是走到今天,我們也難以判斷這一事件究竟有多大的意義,但是,這一實踐所帶給企業的震撼絕不亞于第一張牌照的下發,兩者同樣都讓眾多準直銷企業感到危機和艱難。拿牌之路有多長?這一事件給出的答案是:永遠比你想象的要長。
2007年7月,在連續下發了《商務部關于獲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從事直銷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商務部關于答復有關服務網點設立要求問題的函》、《商務部關于明確直銷企業服務網點核查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商務部關于直銷培訓員備案程序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來規范直銷市場之后,也許是為了表明其規范市場的決心,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玩起了“變臉”。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上原本公布“獲牌直銷企業”名單的欄目,擯棄了內資外資直銷企業之分,在加蓋了“已獲得直銷經營許可并完成服務網點核查備案的企業”帽子后,之前公布的21家獲牌直銷企業名單也銳減至12家,商務部網站也明顯標注被公布的12家直銷企業從自備案之日起可從事直銷經營活動,在完成服務網點備案的區域內直銷經核準的產品。而其他9家獲牌企業因未完成服務網點核查備案工作,未能出現在最新公布的名單中。
當然了,此舉并未給直銷企業的經營活動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但是那9家拿了牌照卻不能名列“直銷企業”之中的企業該做何想?會不會有好不容易走完一程,以為可以喘口氣了卻突然發現原來離目的地還有一段距離的感覺?這意味著,企業要想為自己取得一個合法公開的從事直銷活動的資格就必須連過兩關:拿牌和網點。以前媒體關注企業時通常會問預計何時能拿到牌照,而此后就多了一個關注點??網點建設進行得怎么樣了?而對政府而言,此舉使得對《直銷管理條例》的執行落到了實處,拿牌企業在“灰色地帶”進行多層次的空間進一步壓縮,單層次的特色愈發明顯。
這一情況的改變在明確地告訴企業:網點建設同樣不容忽視,它將成為政府發牌時必然會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政府不會給企業留下任何暗箱操作的空間。面對這一變化,企業的反應是不同的,網點少如歐瑞蓮的企業會暗自慶幸:自己網點少,審批起來時間也短;但全國各地開花的天獅則更加郁悶,難怪李金元感嘆說:“天獅網點太多,審批起來需要花很長時間。”也許,這就是至今天獅仍未拿牌的原因呢。
商務部網站“大變臉”之后,又陸續有三家企業完成了網點核查備案榮等網站頁面,這充分說明直銷企業適應環境的能力之強,無論是自愿還是被迫的,我們從這些企業和政府措施的變化中感受著行業所走的每一步的艱難和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