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的營銷課程只會誤人子弟!
發布: 2008-08-26 00:42:56 作者: 于斐 來源: 博銳管理在線

中國的現階段市場是營銷時代,市場營銷專業一直是人才市場供求第一位的。
很多企業的營銷及管理人才匱乏現象十分突出,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市場人才是重中之重,而給員工安排較多培訓課程的往往都是成長迅速或發展不錯的企業,這些企業員工的工作強度高、工作時間緊湊、壓力大,他們在長時間壓力下渴望自己有充電的機會,能在理論體系高度和實戰技巧上給自己有提高的機會。
但中國的培訓咨詢行業魚龍混雜,有的培訓機構還很幼稚,培訓大師口若懸河,一個個追求培訓主題的標新立異,接受培訓的企業對大師更是視若真神,頂禮膜拜,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比如××培訓機構號稱培訓屆第一品牌,2008年即將上市,年產值1.5億所謂大機構,將一些所謂的大師傳得神乎其神:“知道××嗎?”、“××太厲害了……”、“××的現場課門票,可是好幾千元一張啊!”、“××現在講課一小時收費可是以萬元來計算的啊!”、“××,現在在中國是No.1……”等不一而足,吹噓營銷課程是來自講課者多年的實戰經驗。實際呢,走到每個城市,聽到的公開課都是沒有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的,有的管理人員前兩年就在南方某城市聽過,現在于長江三角洲城市聽到的內容還是這些,內容千篇一律;看到的是講臺之上“大師”裝腔作勢、上竄下跳、擠眉弄眼,又是撓頭,又是插兜等小動作連續不斷,肢體語言不是生動而是“多動”;更甚至于帶有顏色葷素段子頻頻拋出,引得講臺下一片歡聲笑語,廉價的掌聲不絕于耳,而所謂的大師自認為風趣、幽默得很。
這類機構的培訓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套路,不僅內容教條,而且形式也非常死板,他們將一些類似傳銷和邪教的套路運用到培訓上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大肆宣揚精神控制和洗腦,用幻覺來堅定被培訓者的意志和決心,結果很多營銷人員的基礎技能還是存在嚴重的教條,個個還是停留在“會說話的產品說明書”的階段,這些人員在培訓現場感覺很受用、很有道理、很有激情,好像受益匪淺,可是,為什么就是在日后的銷售目標面前“原地踏步”呢?可見,對一線營銷人員的培訓是多么的失敗。
藍哥智洋機構具備足夠水平的理論知識,具備足夠水平的實踐經驗,堅守培訓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秉承自己有一瓶水,才能傳授給學員一杯水的原則。
藍哥智洋憑借多年扎實地積累,培訓的方式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大學講師(大學講師也許一輩子講的內容都是一樣的),摒棄千篇一律的培訓,每次針對不同的企業、不同的人群,要求每次的課程都按照企業和人員的個性需要來進行開發和調整,這是需要具備深厚的知識功底和實踐經驗,具有非凡地思考、歸納、總結能力的。
藍哥智洋的培訓,對剛剛入職的營銷人員作一些成功學、潛能學方面的培訓,通過培訓改變他們的性格,或者通過拓展訓練改變他們的心態,給他們一種理想,調整他們面對突發困難得信心;對于久經沙場的營銷人員,充分發揮培訓師很強的實戰能力,在做培訓前和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對癥下藥,為他們提供解決問題和策略或方法。
藍哥智洋的精細化培訓不同于傳統培訓方式,沒有千篇一律的培訓課程,針對每個企業要求培訓服務的立足點或者說需求點差異性,不強求培訓體系的死板、教條,而是通過不同的培訓對象設計不同的培訓內容,應用較多的案例、頭腦風暴、討論、故事、游戲等,多方面對學員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調動,比如對基層營銷人員,手把手教導開發市場的步驟、方法與技巧,對營銷中高層,全面講解營銷戰略制定與組織設計等等。
營銷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只有通過不斷培訓、操練,真正提高人員的營銷水準,從而建立一支具有敏銳的市場觀察力、較強的市場營銷分析判斷能力的市場營銷隊伍,才能保證企業營銷系統與客戶系統的正常運作,降低財務風險,提高經濟效益。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行業中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