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對種種不如意
發布: 2008-08-19 16:20:22 作者: 銀河 來源: 無憂生活網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萬事如意,難免會遇上這樣那樣不愉快的事,如工作崗位不如意,工資收入不滿意,福利待遇不如意,住房條件不如意,兒女學習不如意,身體狀況不如意,生意買賣不如意,婚戀生活不如意……如此等等,常常使人神情沮喪,內心痛苦。怎么辦?適時調整心態,理智面對現實,笑對種種不如意,步入生活之佳境。
笑對種種不如意,是一種人生魅力。人生魅力如高山聳立挺拔,堅韌果敢,英勇無畏。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隆起部分為山,“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山骨傲然,山性質樸,山韻美妙。人生魅力顯示一種山的能量,難不倒,苦不倒,窮不倒,誘不倒。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無數文人志士中,無論是在才華橫溢,學養富贍方面,還是在成就巨大、影響深遠方面,都很難有人超越他。他曾少年得志,與弟蘇轍同榜中進士,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極口稱贊,也得到當朝皇帝的賞識。但進入仕途后,由于卷入新舊黨爭的激烈旋渦中,從此一生就再也不平靜,一貶再貶,越貶越遠。然而,蘇東坡在仕途失意,生活極其艱難之時,始終保持一種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達觀胸懷,從不放棄對人生的熱愛,對美好事物追求的態度,撰寫了二千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和散文,成為中國文壇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讀來仍使人得到極大的美感享受和思想哲理的啟迪。面對“食無肉,病無藥,居無所,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日啖薯芋”的殘酷現實和窘迫生活,蘇東坡既面對現實,又超脫現實,以一種詩意的、藝術的審美態度來看待人生逆境。在惠州,他自寬自解道:“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在儋州,他卻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盡管他的詩詞文在當時被列為禁書,但還是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傳抄、誦讀;盡管他被貶到天涯海角,但還是有人不遠千里,浮海專程去探望他、訪問他,拜他為師,這正是被他笑 對種種不如意的人生魅力所吸引啊!
笑對種種不如意,是一種平和心態。鄉下與城里,下屬與上司,窮人與富人不可能完全對等。壓抑自己完全沒有必要,有時候得把自己的事情放一下,在疲憊、煩惱、沉重之時,輕輕地閉上眼睛,思索一些東西,當人們為凡心俗事苦楚時,自己苦心經營的又到底是什么呢?在抱怨人情冷暖的時候,自己是不是也在漠視這個世界?在受到別人傷害的時候,自己是不是了也在傷害別人?給自己那么一刻的清醒!生命里拂拭我們的不應該只是春風,還應該有冬天的雪花。正如托爾斯泰說:“人需要在堿水、血水、清水中泡三次才能完美。”法國著名作家雨果云:“苦難,經常是后娘,有時卻也是慈母;苦難能孕育靈魂和精神力量……”意大利達•芬奇說過:“不經受巨大有疾苦,就得不到完美的才能。”亞美尼亞諺語云:“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應該感謝種種不如意,它能磨煉出我們堅強的意志,促人奮發,使人清醒,使人感悟到平常情況下難以得到的人生真諦。老子有句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笑對種種不如意,是一種生活境界。凡事不可盤算太多,生活應該順其自然。有時候想的越多,心情越急就越得不到理想的結果。等你不想的時候,它就會意想不到地屬于你,感覺把握不大的東西,還是順其自然,該是你的東西終歸是你的,不去強求。對待個人所處的地位、待遇、環境、遇到諸如小孩上學難、看病難、上崗難、成家難、掙錢難等不如意事情,不抱怨,不高攀,積極人生,曠達以待,泰然處之,即使在跋涉中遭遇摔跤,仍不氣餒,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挺直前行,生活就會變得相對輕松起來,即使你遇到不少困難,也會領略很多的人生美好。不必擔心有沒有人注視你,也不必在意那份淡淡的的憂傷。其實在你的視野之外,有多少羨慕的眼光輪流在盯著你,在悄悄地追隨著你堅實的足音。人活著只有一個簡簡單單的道理,就是認真做好每天的事,人能把握的只有今天。前面有些什么,你改變不了,后面有些什么,你也難以想到,我們能夠做好的僅僅是現在,不盲目模仿別人,讓生活少一些奢欲;找準自己的位置,讓生活多一些滿足;不被經驗束縛手腳,讓生活少一些煩惱;懂得進退自如,讓生活多一些快樂。
人生中的如意和不如意,是一對相互轉化的矛盾,面對種種不如意,我們不懊喪,不抱怨,以樂觀豁達,積極態度對待它,越過了一個一個的不如意,就會迎來一個一個的稱心如意。我們就是在這種如意和不如意的交替中展現著生活的意志,增長著生活的激情,收獲著生活的果實,享受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