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周刊》:可能雅芳讓中國政府不快
發布: 2009-07-03 09:15:19 作者: 佚名 來源: 參考消息

美國《新聞周刊》7月13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中國的獨立幻想(作者 扎卡里·卡拉貝爾)
中國不高興。這是中國一本暢銷書的書名。5位鼓吹民族主義的作者說,中國應該與西方決裂,尤其是與美國及其債券(北京目前持有約8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決裂。就在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不久前抵京訪問,向北京大學的聽眾保證美國債券是“安全”投資時,他們哄堂大笑。中國的精英群體極少表現得如此粗魯。
這種不斷增強的獨立精神令全球市場不安。許多有影響的中國人如今懷疑與美國拉近關系是否明智。全球復蘇軟弱無力,取決于中國是否愿意繼續購買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債務。因為擔心中國可能會改變主意,利率在最近幾周大幅提高,從而促使最近召開的八國集團財長會議把主要議題從努力實現復蘇轉向了償還現有債務。共和黨議員馬克·柯克作為美國代表團的一員訪問了中國。他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已經不想再借給美國太多的錢”。
所幸中國政府一心要維護穩定,并不贊成民眾擺脫美國經濟實現獨立的幻想。中國領導人明確表示,他們很清楚,美國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和主要投資者。如果驟然與美國脫離,等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過,中國經濟獨立的幻想已經產生了現實后果。直到此次危機爆發之前,中國還把美國企業視為榜樣,華爾街巨頭要幫助中國國有銀行破解現代銀行業的謎題,比如“價格風險”。當前的情況表明,中國的國有銀行似乎更為安全,中國已經沒有人考慮美國模式。北京擱置了進一步向外國股票和債券交易商開放的計劃。30年來,美國一直在推動全球化并從中獲益。如今,這一進程卻在中國遭到了攻擊。
如今,中國銀行購買美國的短期債券,而不是10年期和30年期的債券。這表明它們既不希望在短期內爆發危機,也不希望在長期內承擔更多的美國債務。
當前,多幫美國一把是有風險的。“中國不高興”論者的主張之一是,執政的精英集團由于與美國關系密切而受到腐蝕,同時受到西方商品的誘感。大量博客附和上述主張,而博客的閱讀者是3億多中國網民。這些博客受到中國官員的關注,構成了“網絡民族主義”。政府因此蒙受壓力,要鼓勵大型的中國企業實現增長,向中國消費者提供優質品牌,而不是一味依賴美國的名牌產品。
在某種程度上,政府最近采取的一些舉措可以理解為是為了平息獨立運動。北京阻止可口可樂以23億美元收購匯源集團,表面原因是此舉會限制競爭。其他美國企業發現,中國政府最近不太好打交道。雅芳化妝品通過直銷在中國取得了重大成功,如今卻因代理商違規而受到調查。違規也許是事實,但更有可能表明政府對外國品牌在國內市場占據優勢地位感到不快。
不過,中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向里轉”而不傷及自身。英特爾、耐克、通用電氣乃至境況慘淡的通用汽車公司興建和管理的工廠創造了就業機會,也是中國實現出口繁榮的重要因素。北京不會與最大的外來投資者切斷關系,也不會中斷在美國的投資。其他任何市場都無法吸納中國的儲備。
當摩根士丹利公司最近發行新股票以償還美國政府的貸款時,身為主權財富基金的中投公司以12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4400萬股。這筆交易沒有引起關注,但與民眾反對在美國投資的呼聲形成了令人驚訝的對比。
中國不高興。這是中國一本暢銷書的書名。5位鼓吹民族主義的作者說,中國應該與西方決裂,尤其是與美國及其債券(北京目前持有約8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決裂。就在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不久前抵京訪問,向北京大學的聽眾保證美國債券是“安全”投資時,他們哄堂大笑。中國的精英群體極少表現得如此粗魯。
這種不斷增強的獨立精神令全球市場不安。許多有影響的中國人如今懷疑與美國拉近關系是否明智。全球復蘇軟弱無力,取決于中國是否愿意繼續購買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債務。因為擔心中國可能會改變主意,利率在最近幾周大幅提高,從而促使最近召開的八國集團財長會議把主要議題從努力實現復蘇轉向了償還現有債務。共和黨議員馬克·柯克作為美國代表團的一員訪問了中國。他在接受采訪時說:“中國已經不想再借給美國太多的錢”。
所幸中國政府一心要維護穩定,并不贊成民眾擺脫美國經濟實現獨立的幻想。中國領導人明確表示,他們很清楚,美國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和主要投資者。如果驟然與美國脫離,等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不過,中國經濟獨立的幻想已經產生了現實后果。直到此次危機爆發之前,中國還把美國企業視為榜樣,華爾街巨頭要幫助中國國有銀行破解現代銀行業的謎題,比如“價格風險”。當前的情況表明,中國的國有銀行似乎更為安全,中國已經沒有人考慮美國模式。北京擱置了進一步向外國股票和債券交易商開放的計劃。30年來,美國一直在推動全球化并從中獲益。如今,這一進程卻在中國遭到了攻擊。
如今,中國銀行購買美國的短期債券,而不是10年期和30年期的債券。這表明它們既不希望在短期內爆發危機,也不希望在長期內承擔更多的美國債務。
當前,多幫美國一把是有風險的。“中國不高興”論者的主張之一是,執政的精英集團由于與美國關系密切而受到腐蝕,同時受到西方商品的誘感。大量博客附和上述主張,而博客的閱讀者是3億多中國網民。這些博客受到中國官員的關注,構成了“網絡民族主義”。政府因此蒙受壓力,要鼓勵大型的中國企業實現增長,向中國消費者提供優質品牌,而不是一味依賴美國的名牌產品。
在某種程度上,政府最近采取的一些舉措可以理解為是為了平息獨立運動。北京阻止可口可樂以23億美元收購匯源集團,表面原因是此舉會限制競爭。其他美國企業發現,中國政府最近不太好打交道。雅芳化妝品通過直銷在中國取得了重大成功,如今卻因代理商違規而受到調查。違規也許是事實,但更有可能表明政府對外國品牌在國內市場占據優勢地位感到不快。
不過,中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向里轉”而不傷及自身。英特爾、耐克、通用電氣乃至境況慘淡的通用汽車公司興建和管理的工廠創造了就業機會,也是中國實現出口繁榮的重要因素。北京不會與最大的外來投資者切斷關系,也不會中斷在美國的投資。其他任何市場都無法吸納中國的儲備。
當摩根士丹利公司最近發行新股票以償還美國政府的貸款時,身為主權財富基金的中投公司以12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4400萬股。這筆交易沒有引起關注,但與民眾反對在美國投資的呼聲形成了令人驚訝的對比。
上一篇:康美藥業原董事長一審被判有期徒刑12年 下一篇: 康力前副總潘安娟:我沉默并不代表我承認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