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從公司的產生看生食的發展
發布: 2011-06-06 20:03:25 作者: 陳亮 來源: 直銷觀察

1858年4月10日,泰晤士河畔聳立起一座95米高的新建筑,里面安置著當時英國最大的一座鐘——重達15噸、分針長度超過4米的“大笨鐘”。“大笨鐘”后來被視為英國的重要特征,而最初它的出現則傳遞出一種暫新的時間觀念——標準時。
在此之前,各地的時間人們是根據太陽運行的時間各自調整的。后來隨著鐵路線的蔓延,人們無法再跟著上帝轉了。世界范圍內,在幅員遼闊的美國,對“標準時”的要求更加迫切。1883年11月18日,美國第一份全國統一的鐵路時刻表誕生了。這一天的正午時分,美國東部的時鐘全部回撥……
當然,被公司改變的,絕不僅僅是時間。有數據顯示,2009年,公司為全球81%的人口提供了工作機會,構成了全球經濟力量的90%,創造了全球生產總值的94%。全球100大經濟體中,51個是公司,49個是國家。
縱觀歷史,從兩河流域的神廟銀行,到古埃及的奴隸制工廠;從絲綢之路上櫛風沐雨的阿拉伯商隊,到北歐繁忙的行會、作坊;從中國明清時期興盛的商幫,到歐洲近代的各種商業同盟……幾千年來,世界上有過各種各樣的商業組織。如今,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都已經淹沒在歷史厚重的塵埃中。而公司,則在歲月的潮起潮落中逐漸成型。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公司改寫了人與人相處的秩序、國與國競爭的規則。今天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從有形到無形的種種成就,紛紛寫下了公司之名。
可以說,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根據經濟學上的規定,全部資本由股東出資構成,以營利為目的而依法設立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并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的即為公司。而我們所了解的特征表明,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國家,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引領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今天,財務報表已成為真正通行的世界語,只需要三張表,人們就能讀懂公司的秘密。我們說公司締造了美國,也許有些夸張;但是,美國的綜合實力,顯然是以它所擁有的550萬家公司作為基石的。
自東印度公司消亡以后,有限責任公司是近代最偉大的發明,少了它,就是蒸汽機和電力的重要性也會降低。事實上,很多新的革新,比如汽車市場、計算機市場、醫藥市場,再如我們遇到的新挑戰——氣候的變化、綠色科技、納米科技、通信科技等等,所有的這些挑戰都是由公司最后攻克解決的。或許正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邁克爾·斯賓塞所言,“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公司的替代品,可以在市場經濟中從事商業活動。同時,我們也沒有找到市場經濟的替代品。”
世界上每天都有公司開張,每天都有公司倒閉,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司在上演著生死沉浮的故事。時至今日,在世界的大多數國家,辦公司早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也許,當我們在享受產品或服務的時候、找工作或是想創業的時候、抱怨老板或是與同事競爭的時候,公司就在我們身邊。
現在,各種各樣的公司并存于世,它們的產品不同、規模不同、目標不同、管理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承載著人們各自的夢想和創造。公司已成為一種生活,它告訴我們如何掙錢,并教給我們怎樣將錢花出去,它引導我們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住什么樣的房子、開什么樣的車,甚至最私密的個人事務——戀愛、結婚,也逐漸由公司幫助打理……
的確,公司是社會和經濟的重要元素,不僅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而且在提高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公司同樣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變革促進者的角色。
公司塑造了怎樣的現代社會?我們的直接回答是,公司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人類97%的財富是在近250年里創造的,公司改變了公眾的思維和生活習慣。經濟學家熊彼特曾經說過一句話:“光是制造出令人滿意的肥皂還不夠,還必須誘導大家洗澡。”沒有公司,工業革命和技術革命也會黯然失色;沒有組織良好的公司,人們就無法獲得大多數的商品和服務,也就不會有一個現代化的社會。
聯想到我們的直銷行業,率先推出生食革命的,應該算是這個行業的真正的公司。隆力奇、三生、綠之韻等直銷企業(當然還有其它公司也在積極籌備中),對人類的貢獻將起到非同凡響的引領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企業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嘔心瀝血,期望能改善人們的健康和活力;當然他們也在積極地謀劃著市場,通過廣大的營銷人員,將生食的消費觀念和習慣帶進千家萬戶,這是公司的行為,也是公司的力量。它們的做法,正在改變著人類的未來!
我們說,公司最大的三個特征是有限責任、投資權益的自由轉讓和公司的法人地位,這三條是定義公司的最重要的特征。但定義公司中的企業家的特征是什么呢?我們認為是對趨勢和機會的把握,以及正常商業運作的能力。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教授就說過,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要具備尋找機會和開拓機會的能力;如果你沒有這種能力,你就無法成為企業家。
能讓形而上的“機會”和藝術特價而沽,把最高貴的精神享受換算成一個具體的數字,這就是公司;那么,一個真正的企業家和企業當家人的使命,就是讓他的企業可以有可持續發展的收益和發展。“個人可以有一種想法,但是要把這種新的想法,變成商業的、有價值的、為社會所接受的,那么他是通過公司的力量所推動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曾說。也許,徐之偉、黃金寶、胡國安三位直銷老總正在做著這樣的事,他們是偉大的。
回顧歷史,一個新的研發產品,常常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啟。我們出身之前,公司早已落地生根;我們離開之后,它還將長存于世。它是我們的過去,也是我們的未來。從公司的產生看生食的發展,很有一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