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驚現襄城傳銷窩點 父母找到了卻不肯來接她
發布: 2011-08-11 17:19:55 作者: 張凡 來源: 荊楚網

9日晚,襄城警方搗毀一處傳銷窩點,發現窩點內竟藏著4歲女童婷婷(化名)。民警排查傳銷人員,沒有找到婷婷父母。她是怎么陷身傳銷窩點的?她的父母又是誰?民警徹夜未眠緊急尋找,卻連連碰壁。
昨日,婷婷的小姨趕到派出所,而她父母不肯出面,身份仍然是謎。
傳銷窩點,驚現四齡女童
9日晚,家住襄城區觀音閣社區農行家屬院的孫女士,晚飯后外出散步,突然聽到樓上傳來鼓掌聲。當晚9時許,她返回家準備休息,樓上仍不斷傳來唱歌、鼓掌聲。
孫女士覺得是傳銷人員,便向龐公派出所報警。民警趕到后敲開房門,坐在地上的11名男女頓時慌作一團。
民警發現,房間地鋪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鞋子排成一排,就連茶缸也擺成一條線。桌上有兩本“學習筆記”,密密麻麻記著“二商法”“三商法”流程。
民警盤問得知,為控制傳銷人員,這里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參與傳銷的人員除平時上課外,不允許相互串門,“新人”和“老人”不允許私下交流。一切都要聽從指揮和安排,甚至上廁所都要報告。
民警清理現場時,突然聽到里間臥室有翻動雜物的聲音。推開房門,發現里面竟藏著一名小女孩。
看到民警上前,小女孩不哭不鬧,仍然擺弄手中的玩具。“誰是小女孩的父母?”11名傳銷人員無人應答。“小朋友,你的父母在哪里呀?”小女孩也連連搖頭。
連夜調查,女童身份霧里看花
出警的龐公刑警中隊副中隊長施學軍,擔心女孩是被拐騙到傳銷窩點的,連忙將她抱入懷中。民警將11名傳銷人員帶到派出所接受調查。
11名傳銷人員都稱最近才被騙入傳銷窩點。為證清白,他們紛紛掏出火車票。火車票顯示,這些被騙傳銷人員來自四川、湖南、貴州等地。
正在這時,小女孩拉著一女子衣角,喊了兩聲“媽媽”。
女子見狀忙說,在傳銷窩點小女孩常獨自玩耍。見她可憐,就照顧她吃飯、睡覺。“在里面,只要誰對她好,她就喊誰媽媽!”
民警檢查該女子身份證,發現她只有20歲,排除了嫌疑。
民警詢問其他傳銷人員,也都說不清楚。
民警買來面包和牛奶喂小女孩吃。一會兒工夫,她便與民警熟悉起來,纏著要坐在“警察叔叔”懷里。
“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今年幾歲了?”
“我叫婷婷,4歲!”
“你知道爸爸的名字嗎,他是哪里人?”
“我爸爸叫張凱,是四川宜賓的。”
民警立即在全國人口信息網上查詢,發現該市有數十男子名叫張凱。
民警把婷婷抱在懷里,讓她逐個指認。
當彈出第15個名叫張凱的頭像時,小女孩大叫:“他是我爸爸!”
民警迅速與四川宜賓警方聯系。昨晨3時許,宜賓警方找到張凱,結果讓人意外。原來,這名叫張凱的男子,只有一個5歲大的兒子,并不是婷婷的爸爸。
找到家屬,女童父母不肯出面
此時時針已指向凌晨4時,婷婷早已進入夢鄉。
為照顧好婷婷,3名民警輪流照看。擔心空調溫度低,施學軍找來外套,蓋在婷婷身上。
早晨7時許,婷婷醒來后跑到民警面前“搗亂”。她敲敲鍵盤摸摸警車,似乎并不惦記爸爸媽媽。
民警買來早餐喂婷婷,她說在幼兒園也吃面條。
“你在哪個幼兒園讀書呀?”婷婷揚起手指著東南方向,說在大風車幼兒園。
民警調查發現,襄城區勝利街確有一家大風車幼兒園。當他們來到幼兒園時,看門的劉師傅一眼便認出了婷婷。
根據幼兒園登記的信息,民警與小婷婷的父親取得了聯系。對方表示會盡快趕到派出所。
昨日上午10時許,婷婷的爸爸沒來,來的是她的小姨陳女士。
陳女士稱,婷婷的媽媽是云南人,爸爸是四川宜賓的。她剛來襄陽不久,接到婷婷奶奶的電話后,才知婷婷的情況。
記者撥通婷婷奶奶的電話,老人說兒子只說讓陳女士接小孩。
記者詢問婷婷父母身份和住址時,老人說他們在外做生意,便匆匆掛斷電話。
民警推測,婷婷父母可能是該傳銷組織頭目,因擔心被警方打擊處理,一直不肯露面。
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案外音:傳銷猖獗凸顯就業難(襄樊學院法學系副主任 張樊)
新生代青年特別是農民工陷入傳銷泥潭,間接反映社會就業壓力大。
義氣、缺乏社會經驗以及空虛是年輕人陷入傳銷泥潭的三大原因。社會上提供的就業機會較少也是一個重要外部原因。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職業技能差,謀生能力弱,游手好閑,處于城市生活邊緣生存狀態。但他們又想謀得體面工作、快捷掙錢。一旦陷入傳銷,就會變得貪婪,喪失人性,把矛頭指向親人。4歲女童婷婷在傳銷窩點無人照看,就是例證。
為了打擊傳銷,應該從中小學教育開始,增設防騙課堂,引導學生確立自己的人生職業規劃。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培訓,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才會大大減少青少年陷入傳銷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