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企業社會責任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發布: 2013-09-05 16:10:10 作者: 廖海軍 來源: 直銷中國周刊

按:對于一邊宣揚履行社會責任以塑造品牌、一邊卻負面纏身的企業,除了法律制裁,它還應受到道德的加倍譴責。
12月7日,習近平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指出要引導群眾樹立通過勤勞致富改善生活的信念,從而使改善民生既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為群眾自身奮斗的目標。基于此,引導在經營中占有主導位置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變得富有現實意義和挑戰性。
12月7日,習近平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指出要引導群眾樹立通過勤勞致富改善生活的信念,從而使改善民生既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為群眾自身奮斗的目標。基于此,引導在經營中占有主導位置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變得富有現實意義和挑戰性。
“但現狀是,負面纏身的直銷業,應遠離法規的雷區與經營的誤區。”直銷業的推動者們口中的現狀,反映的是群眾心中的“痛”。
造成這一行業現狀的原因,往往就在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對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還很片面。企業須清醒地認識到,履行社會責任不僅僅在于提供了多少就業崗位,或是捐了多少款,做了多少公益。全面的企業社會責任還應包括,誠信守法的價值觀、可持續的發展意識以及對利益相關者的基本尊重。
應該承認,近年來企業對于履行社會責任的認同感和自覺性都在增強,企業家樂善好施無疑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但是,存在的問題并不能抹殺其已經作出的努力,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社會責任”這一口號掛在嘴邊,而被揭露出來的企業質量和誠信問題始終不見減少的時候,人們有理由相信,一些企業口中說著“履行社會責任”,手上做的又是另一回事兒。
聽其言更觀其行,履行社會責任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對于一邊宣揚履行社會責任以塑造企業品牌、一邊卻負面纏身的企業,除了法律制裁,它還應受到道德的加倍譴責。
行業亂象屢禁不絕
今年以來,國家工商總局直銷管理局等直銷監管人士在歷次召開的打擊傳銷規范直銷的專門會議上,一再強調力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一些文件中再次對當前某種不協調現象進行抨擊:一方面,涉嫌傳銷、產品質量、夸大宣傳、跨區經營、惡性競爭等企業不當行為的負面話題不絕于耳;另一方面,扶貧捐款、愛心助學等企業慈善行為頻頻“上鏡”。
遠的不說。記者搜索各大媒體曝光的直銷企業違規事件報道的情況顯示,違法直銷行為都是爭議較多的領域。
從雅芳涉傳、如新涉傳、無限極涉傳、安然跨區域、尚赫被質疑等新聞接連見諸報端來看:亂象頻出、負面新聞纏身的直銷行業,往往易步入政策法規的雷區與經營的誤區。以無限極為例,2012年一直未曾遠離各種負面“緋聞”,是無意還是故意?
社會責任的華麗外衣
今年初,無限極發布企業社會責任承諾報告,這是其連續5年發布的第五份社會責任報告,并開展一系列企業社會責任承諾活動,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無限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行為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多次榮獲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獎項和殊榮,成為業內的慈善典范,獲得多項社會責任大獎(如下表所示)。

無限極的一系列行動,旨在擴大品牌知名度,獲得良好的社會口碑,同時提升企業形象,打造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成為行業標桿、直銷企業的先驅。但是,在無限極轟轟烈烈大發展之時,媒體卻接連曝出無限極涉嫌非法經營,存在誤導消費者、夸大宣傳、產品劣質、詆毀競爭對手、跨區域直銷、涉嫌傳銷等問題(詳見本報11月16日4版報道),各大媒體紛紛支持報道,將無限極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業內人士和媒體對此紛紛提出質疑,無限極當面宣揚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背面卻違背法律法規,打著直銷的旗幟在搞“變相傳銷”活動?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了一種噱頭,還是遮擋丑陋行為的華麗外衣?

直企普遍缺乏責任意識
從經營業績和發展勢頭來看,整個直銷業蒸蒸日上,如火如荼。類似無限極的行為并不是孤立的,凸顯了整個行業的亂象問題。而無限極表現出與社會責任報告言行不一,且對消費者投訴和媒體曝光置若罔聞,并未公開澄清“涉傳”事實和產品質量問題,而是斥巨資在中央電視臺投放廣告,高頻次、全天候覆蓋宣傳,企圖扭轉品牌形象,博得消費者的信賴。
直銷業在快速發展中,多數企業面對瘋狂暴增的利潤,陷入傳銷的模式之中難以自拔,在拿到直銷牌照后,仍然“打擦邊球”,或利用制度的漏洞,變相違規甚至違法從事傳銷活動。對此,有專家表示,“直銷行業的前景非常廣闊,企業應將目光放長遠,從片面追求企業自身發展轉為注重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承擔企業發展使命,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才能保障企業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穩步前進。”
針對直銷行業的社會認知度普遍不高、違規涉傳的負面報道不斷,以及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相對片面等問題,國家工商總局提出:從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這個大局來看,陷入發展誤區的直銷企業要盡快調整,嚴格遵守兩個條例的規范,自覺接受監管部門和媒體的監督,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專家分析】
特邀專家 李必達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社會公眾要聽其言更應觀其行。媒體監督下的無限極卻與其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難有相符的地方,這不得不令人質疑,這是借機炒作,還是欲蓋彌彰?
從無限極的案例來看,造成其違規行為屢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說一套做一套,難以兌現企業責任承諾。
首先,從道德責任層面來看,企業需自律經營,自覺遵循道德約束。無限極宣揚暴富,聲稱傻子一年都能掙60萬,誘使不少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不僅損失錢財,還造成部分人被“洗腦”,精神錯亂,流毒甚廣。
其次,從公民責任層面來看,企業在自身發展之時,也要分擔社會壓力。無限極誤導消費的行為,致使不少老人險些喪命,不但沒有分擔社會壓力、緩解社會矛盾,還增加了民間糾紛和社會壓力,破壞社會誠信建設。
其三,從行業責任層面來看,企業作為行業一員,應樹立行業標桿,主動維護行業秩序。無限極在招商會上宣稱安利蛋白粉導致腎衰竭等,肆意詆毀競爭對手,互相拆臺、肆意攻擊,直接損害直銷行業的知名度和聲譽。
其四,從經濟責任層面來看,企業應重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當前直銷行業太過浮躁,部分企業只顧眼前利益,忽視甚至以假冒偽劣產品欺騙消費者,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消費者從無限極的口服液里發現煙頭和“象蟑螂那樣大的蟲體”。
其五,從法律責任層面來看,企業應遵循兩個條例的相關規定,自覺規范經營行為。直銷行業中,類似無限極這樣跨區域直銷、涉傳等違規行為屢有發生,亂象叢生,究其根源就在于傳銷的暴利刺激,一再“鋌而走險”,碰觸法規和監管部門的底線。
【業界回應】
趙俊波(北京某直銷公司常務副總裁):直銷網企業應嚴格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等法律法規,依法開展直銷經營活動。社會責任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和基礎,直銷企業不該“談虎色變”,唯恐避之不及,也不該虛與委蛇,而是應該以創新的眼光加強社會責任建設,積極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凌云(反傳銷聯盟):要引導企業樹立現代經營理念,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這就要求企業應及早樹立注重誠信、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經營理念,各級政府應盡快制定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政策,并從法制、輿論等層面加強監督,而企業媒介部門應專注接受監督與公示問題結果,最終形成一種能夠推動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氛圍。
周于集(直銷道道網主編):無限極連續五年發布企業責任承諾報告,這對于直銷行業來說是件好事,可以敦促企業加強社會責任建設,推動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直銷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首先就要樹立遠大的企業使命,加強企業自律,自覺規范經營,在創造利潤的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社會責任,為推動社會進步貢獻自身的力量。
胡瑋(直銷中國智庫聯盟秘書長):行業亂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可分三類,一是法規不完善,二是企業鉆空子,三是監管很困難。鉆空子對于直銷企業來說是自毀長城,因為直銷靠的是口碑與服務經營,一旦責任與誠信體系出現漏洞,不管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于整個企業的發展來說,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魯乾(《新華商》雜志主編):無限極目前的情況其實并非個案。客觀地說,這對于整個直銷行業來說也未必是壞事,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一個真正成熟、自信的直銷企業,絕不會諱疾忌醫、不深思行業亂象的根源,并且在問題出現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否則,就很難走出負面“纏身”的漩渦,也難以真正承擔社會責任。
胡鳴仁(直銷網總編輯):承擔社會責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無限極在給出鄭重承諾之后,能否真正踐行十分關鍵,對整個行業和社會都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說一套做一套,純粹是為了應付政府部門而忽悠消費者和社會大眾,那還不如只做不說。
歐陽文章(資深直銷問題研究專家):誠信經營是企業成長的根本,而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需要承擔的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很多研究都已證明,國際上一些受人尊敬的企業之所以能“基業長青”,關鍵在于其能維護一個好的品牌和聲譽。企業要想打造成百年企業,也必須能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在每一個經營環節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
編輯評述:本站從2011年就接到無限極山西團隊一姓梁的團隊領導反映,說他們是一只聾啞人團隊,希望“以思利及人”為理念的無限極公司能夠考慮錄制手語的制度講解和產品說明,但是公司一直沒有答復。本站也把這個信息反饋給無限極李某祥的公司管理人員,時至今天也沒有任何反饋。快20個月了,無限極的服務跟不上可以理解,但是給個回復不難吧?如此作風何談服務?如此管理如何踐行“思利及人”?
上一篇:“服務”是市場的靈魂和精髓---如何做一... 下一篇: 要認真檢查直銷牌照的使用情況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