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怎么了
發布: 2021-06-07 14:11:12 作者: 佚名 來源: 洞察貓


“留給云集的時間不多了,品牌管理的賽道上,洋蔥集團剛剛上市、VTN風生水起。這個賽道,云集只能算跟隨者。”
近日,社交電商云集發布了2021年Q1財報。財報顯示,云集當期總收入為6.754億,同比下降59%。
截至5月28日美股收盤,云集股價報收于1.8美元,大跌6.74%,總市值僅剩3.88億美元。同時,1.8美元的股價非常敏感,這意味著云集距離1美元的退市紅線已經近在咫尺。
上市2年間,營收下滑,股價大跌,市值大幅縮水,云集到底怎么了?
從營收倍增到收入持續低迷
云集的危機,從Q1財報中已經有所體現。我們再來仔細閱讀這份財報。
銷貓新零售觀察到,這份成績單可以總結為:營收腰斬,成本下降,虧損收窄,三個關鍵詞。
首先,云集Q1的營收,直接腰斬。
云集Q1總營收為6.754億元,同比下降59%,環比下降49%。(備注:2020年Q1營收為16.492億元,2020年Q4營收為13.27億元。)
具體來看,總營收由商品銷售凈收入、市場業務收入、其他收入及會員收入4個部分構成。具體情況如下:
云集Q1商品銷售的凈收入為5.72億元,較去年同期14.46億元下降了60.4%。
市場業務收入為9540萬元,去年同期為1.58億元,同比下降39.6%。
其他收入為814萬元,去年同期為2014萬元,同比下降59.6%。
會員收入為0元。
再來看成本。
云集Q1的營業總成本為4.39億元,同比下降61.7%,占營業總收入的比例也由2020年同期的69.6%下降至65.1%。
總成本中有幾個關鍵的部分值得關注。
云集的履約開支(配送費用)為6480萬元,同比下降53%
銷售及營銷開支為9630萬元,同比下降61.7%
研發及內容開支為3750萬元,同比下降35.3%
這意味著商品銷售數量在減少,云集的市場營銷投放在縮減,甚至是在研發端也變得逐漸保守。
最后來看看云集的凈虧損和凈利潤。
云集Q1凈虧損為400萬元,同比收窄70%。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云集Q1經調整后的凈利潤為1710萬元,同比下降34.48%。
除了今年Q1的財報數據,據銷貓統計,2016年~2020年,云集總收入分別為12.84億元、64.44億元、130.15億元、116.72億元與55.30億元。
其中,2017年、2018年收入均實現翻倍式增長。2019年上市當年,云集營收出現下滑,至2020年驟降52.62%。
此外,2016年至今,云集累計虧損已超5億元。
2016-2020年云集凈利潤表

云集的虧損仍然在不斷擴大
究其原因,艾媒咨詢分析師張毅表示,云集的不斷虧損,主要源于企業運營模式不具備持續性。其目前的會員電商模式,一方面面臨用戶增長瓶頸,另一方面是拼多多等強大競爭對手的沖擊。
面對云集交出的系列成績單,股價和市值已經呈現出最直觀的反饋,資本市場對云集的未來不太看好。
從“會員電商第一股”到“會員收入為0”
頭頂“會員電商第一股”光環上市的云集,在2021年Q1財報中的會員收入卻為0元,確實令人吃驚。
而查閱往年的財報,云集的會員收入從2018年的15.52億已經降至2020年的4243萬元。
對此,云集解釋稱,一季度會員收入為0元,主要是從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取消了會員門檻,所有用戶均能免費享受一年的會員權益,因此Q1沒有會員收入。
其實從2019年開始,云集就在降低開店的門檻。
2019年,云集為每位非會員用戶提供為期三個月免費體驗期,在此期間非會員可享受到全方位的會員權益。
2020年1月開始,任何用戶只需在云集App上注冊一個賬號,即可免費享受一年會員權益。
成為會員之后的用戶們,有沒有成功變身KOC為云集帶貨呢?
數據顯示,2020年云集交易會員數(備注:交易會員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成功推廣云集產品,在云集平臺上制造至少一個或多個訂單的會員)為1330萬,會員數約2380萬,以此估算,交易會員數占比55.88%,而2019年該比率為69.57%。
最能體現云集“社交特色”的KOC占比縮減,表明云集的核心會員正在流失。
而隨著核心會員的流失,云集的復購率從整體上看,實則是在下降。
據云集CEO肖尚略透露,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中,重復購買率為80.6%。
但2019年剛剛上市時,云集的復購率達到93.4%。這意味著近兩年的用戶運營策略并沒有達到明顯的效果。
降低會員門檻從客觀角度來說,是云集吸納更多流量的動作。但是目前,這項舉措并沒有為云集帶來更多的益處,至少免費進來的用戶并沒有支撐起云集的營收。
2021年4月,云集宣布停止免費會員服務。按照平臺規則,如在云集開店,可找朋友作邀請人,如沒有朋友推薦則需辦理價值199元的會員才能開店。
如此看來,免費開店策略已被驗證未及預期。
從引領者到追隨者
2021年是云集成立的第6個年頭,在這6年間,云集經歷了成長的陣痛和角色的轉變。
云集誕生于2015年,正如它的名字一樣,云集開創了一套被稱為“自用省錢,分享賺錢”的社交電商體系,迅速將大量的社會閑置時間和閑置零售力量連接起來,云集起來。
在這個時期,云集采用的玩法是把用戶同時變為店主的分銷模式,這套S2b2c模式的效果立竿見影。相關數據顯示,至2016年3月8日,云集微店在全國范圍內的店主人數為31.67萬人,僅平臺服務費收入就有1.13億元。

云集依靠“分銷模式”起家
但因為籌備上市及監管原因,云集對分銷機制進行了弱化。系列的整改措施之后,云集平臺上的大店主以及用戶的出現流失。
2019年5月3日,云集僅用4年時間,以中國領先的會員制社交電商的身份,敲鐘納斯達克。
然而因為上市,云集拋棄了“社交電商鼻祖”身份,轉做“Costco”跟隨者,打造線上Costco。盡管外部至今都認為它“是一家靠分銷裂變驅動的電商公司”。
正如前文所見,上市后的云集,數據變得尷尬了起來。
從2019年5月上市至今,短短兩年時間,云集的股價從14美元一路下滑至不足2美元,市值更不足5億美元,縮水超過8成。

云集股價走勢
為什么資本市場不看好云集?一位熟悉云集供應鏈的行業人士對銷貓表示,股市是著眼于企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和前景,云集目前所處的細分賽道已經進入了一個走下坡路的階段。
云集也慌,正在求變。
5月16日,在云集六周年的發布會現場,云集提出了“深耕會員電商+發力專業化零售”的新戰略,肖尚略首次披露了10年愿景——“助力100萬寶媽用雙手改變命運,成為5000萬會員首選的電商平臺”。
在剛剛結束的云集六周年慶大促中,專業化零售已經在突顯成效。
大促期間,云集自有品牌矩陣中,素野品牌團累計銷售額超過1200萬元,尤妮美品牌團2天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
此外,云集今年孵化的首個自有食品品牌“李霸天”,2月首次上架純肉烤腸單日銷售額即超130萬元。還有隸屬于減肥類保健品的自有品牌“輕姿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單品銷量達到9.75億元,這款商品從研發上架,到成為10億元級品牌,只用了一年時間。
但是,留給云集的時間不多了,品牌管理的賽道上,洋蔥集團剛剛上市、VTN風生水起。這個賽道,云集只能算跟隨者。
當然,誰先誰后不是決定因素。群雄逐鹿,品牌管理賽道的戰國時代已經到來了。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